咨詢熱線
0756-8818851
總部地址:珠海市香洲區跨境工業區銀基跨境大廈9樓
電話 TEL: 0756-8818851
傳真 FAX: 0756-8818851
網址 WEB: http://www.doudouws.com
新聞中心
深思:準時化正在成為過去,中國能率先重構供應鏈嗎?
來源/未盡研究(ID:Weijin_Research)
轉眼之間,2022年即將過去一半。上半年,企業日子艱難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是全球的供應鏈正在變得越發混亂失控。
自從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,全球就出現了供應的短缺,許多企業正常的連續生產已經難保,尤其是那些深嵌入全球產業鏈的企業,如汽車、芯片、手機等高度依靠準時化生產(Just in Time)的,在設計、生產、物流、配送等各個環節都遭遇過延誤和中斷。
2022年情況變得更加嚴峻。俄羅斯和烏克蘭地緣沖突升級為戰爭,加劇了企業的不安全感。新冠病毒在中國多個城市傳播,尤其是在跨國公司聚集的上海,無論在封控期間的停工停產,港口公路的處處設卡,還是復工復產過程中供應配套的艱難恢復,準時化生產越來越顯得“過時”。
過去40年來最有效率的生產方式Just in Time,是不是正在變成Just in Case。
準時化生產,最早于1953年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提出。企業生產系統的各個環節、工序只有在需要的時候,按需要的量生產出產品。這種“零庫存”的生產管理方式,可以降低成本、提高生產效率。
日本在 1970 年代遭遇石油危機和美元貶值的沖擊,產業開始轉型升級,汽車行業推行準時化制造,取得了明顯的效益。隨著日本汽車在海外攻城略地,準時化生產殺入底特律,也征服了摩托羅拉和IBM這樣的美國科技巨頭。準時化的生產,1988年被美國汽車企業家John Krafcik提煉為“精益” (Lean)生產方式。Krafcik后來擔任過谷歌自動駕駛公司Waymo的CEO。
值提一提的是,Krafcik后來在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精益生產,他調研了世界各地 20 個國家的 90 家工廠,對其生產力和質量進行比較研究,為《改變世界的機器》這本暢銷書提供了一手資料和數據,讓精益生產這個詞從汽車行業出圈,推廣到全世界,尤其是亞洲和中國的制造業。
精益生產是過去40年最重要的生產制造方式,而準時化也成為全球化的一個最鮮明的標簽。
美國的IBM,學習精益生產,建立起了連續性的生產系統,當時負責IBM的供應鏈的,正是庫克。他后來把一整套的精益生產方式帶到了蘋果。
庫克說庫存 “從根本上是邪惡的”,還說“庫存就像新鮮的牛奶,沒人愿意買變質的?!?/span>
庫克是精益生產大師,他能讓蘋果產品每五天周轉一次庫存,能準確地在全球市場發布、制造和運送數百萬部 iPhone,而且幾乎沒有庫存過剩。
蘋果所創造的精益奇跡,終于在中國遇到了真正的考驗。今年上半年中國疫情多點傳播,對蘋果第二季度的業績影響預估達到40億至80億美元。
另外一家受到影響的企業是特斯拉,它在上海的超級工廠,去年貢獻了公司全球產量近一半,但在上海疫情期間間歇停工和封閉生產,直到兩個多月之后才完全恢復產能,開始夜以繼日地追補損失的產量。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不同,其動力電池和電機電控等系統,對金屬礦物的需求數倍于燃油車。如果全球主要市場在2030-2035年間淘汰內燃機汽車,全球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將進行一次重構。目前中國占據比較有利的位置。但隨著歐洲、美國、日本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,供應鏈的爭奪才剛剛開始。美國已經把動力電池及其相關的鋰等金屬礦物的供應,提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。在電動車時代,精益生產還玩得轉嗎?特斯拉的目標是2030年產2000萬輛,為此正在走向垂直一體化,從汽車的芯片、一直到動力電池所需要的金屬礦物,都要掌控在自己手里。中國的電動車龍頭比亞迪,以垂直一體化進入汽車和電動車制造,它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同時生產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和電動車的企業。精益生產已經成為全球標準,不僅僅是豐田、蘋果、特斯拉這些先進的制造業,而且國際性的連鎖品牌、電子商務等,無不按照精益的方式進行產業鏈的管理。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,精益做得越成功,越全球化,這個生產系統就越脆弱。有一位供應鏈專家,把精益制造比喻為一艘在巖石上航行的船。水是庫存,巖石代表流程和系統。當水位太高時,企業可以輕松航行,但可能會因持有過多的庫存而造成浪費。當水位太低時,企業這艘船會撞到巖石上。還可以舉一個例子,以精益制造為目標的供應鏈系統,就像蘇伊士運河,平時通行的輪船越大,頻率越高,它所創造的效益越高,但這個河道在巨大的貨輪面前顯得日益狹小,一旦堵上,將對供應鏈上的企業帶來巨大沖擊。過去40年,是精益生產的黃金時代。但是2022年穿行于一個不安全的世界。這個世界面臨著戰爭、疫情、極端天氣。企業要為安全買單、為健康買單、為防災買單、為可持續買單。精益生產方式,是以外部環境的穩定為條件的,包括和平的國際環境,以及貨物、資金、勞動力和信息的自由流動。精益的生產系統,沒有冗余,繃得太緊了,而且全球的生產體系聯系越來越密切,容易造成系統性風險。一個微小的細節失靈,就有可能成為卡脖子環節。近幾年來,供應鏈成CEO最關心的問題之一,他們首先考慮增加庫存。當美國對一部分中國企業斷供芯片時,全球企業本能地囤積了數百億美元的芯片,這又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的短缺。就連豐田也開始囤貨了。據《經濟學人》的統計,世界上最大的3000家公司增加的庫存,相當于自2019年以來全球GDP的1%。對于企業來說,將不得不犧牲一部分效率,而去考慮供應鏈的安全。無論是面對戰爭,還是應對疫情,我們看到決策者正在愿意在效率和安全之間做出平衡,努力尋求一種新的韌性。這種韌性,首先就是增加系統的冗余。跨國企業將會重構其供應鏈,會加強與現有供應商之產間更加密切的協作,讓層層供應商的信息更加透明,或者簽署更長期的供應協議;也會分散供應的來源,在地理上盡可能尋找臨近的地區或者國家的供應商,在地緣上尋找“友岸外包”的機會。全球化正在轉向區域化。企業依然需要精益的管理,但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準時化。還以汽車生產為例,電動汽車需要上百種和上千顆芯片。而且目前電動車正變得日益智能化,自動駕駛汽車對供應鏈的要求將會更高。2021年,僅僅因為缺芯片,全球汽車出貨量減少數以千萬。汽車的供應鏈,從動力電池所需要的金屬礦物,到MCU和SOC所需要的小小芯片,哪一樣缺了都造不出車,或者降低配置。那些全球汽車產業的巨頭,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垂直一體化,控制最核心和最有可能卡脖子的產品,有的會自己設計芯片,有的會自己去挖礦。智能制造、工業4.0、工業互聯網、數字化工廠……這些技術能幫助企業進行柔性化生產和規?;ㄖ?。數字化與智能化程度越高,越能管理好更加不確定、更加復雜的生產系統。它們本質上與精益生產相通,并且提供了技術上可能。中國是世界工廠,也是全球的供應鏈中心。精益生產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制造水平。逆全球化正處于一個不安全的階段,但全球圍繞精益生產所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體系,向韌性供應鏈轉型,也需要多年才可能建立。新的機會,孕育在這樣一個供應鏈重構與升級的過程中。規模最大的市場,譬如中國,將會率先在最重要的產業中實現供應鏈的重構,譬如電動和智能化的汽車。在生產制造方面,全世界的企業,不管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,用的是同一種技術與管理語言。幫助全球先進企業建立供應鏈的韌性,中國經濟的韌性也就加強了。
來源/未盡研究(ID:Weijin_Research)